长期姿势不良:久坐办公时弯腰驼背、长期低头看手机,或站立时重心偏移,会导致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,久而久之引发肌肉纤维劳损;
过度劳累与反复损伤:搬运重物、长时间弯腰劳作,或运动中腰部防护不当,易造成腰部肌肉、筋膜的反复微小损伤,若未及时修复,会逐渐发展为慢性劳损;
急性损伤未愈:腰部曾受扭伤、拉伤等急性损伤,若未得到彻底治疗,损伤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,易转为慢性腰肌劳损;
体质与环境因素:中老年人群肌肉力量减退、韧带弹性下降,或长期处于潮湿、寒冷环境,会影响腰部血液循环,降低肌肉抵抗力,增加劳损风险。
腰部疼痛:多为反复发作的隐痛、胀痛或酸痛,疼痛可在劳累后加重,休息、热敷后缓解;部分患者疼痛会在弯腰、久坐、晨起时明显,活动后稍有减轻,但过度活动又会再次加剧;
腰部活动受限:患者常感觉腰部僵硬,弯腰、转身、侧屈等动作困难,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日常穿衣、系鞋带等简单动作;
牵涉痛:少数患者疼痛会牵涉至臀部、大腿后侧,但通常不超过膝关节,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放射痛有明显区别;
压痛明显:医生检查时,可在患者腰部肌肉紧张处找到明确压痛点,多位于脊柱两侧的竖脊肌、腰骶部等位置。
精准诊断:通过详细问诊(了解病史、症状发作规律)、体格检查(查找压痛点、评估腰部活动度),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(如腰部 X 线、超声),排除腰椎间盘突出、腰椎骨折等其他疾病,明确腰肌劳损的严重程度;
多元化治疗:
物理治疗:采用针灸、推拿按摩放松紧张肌肉,通过热敷、低频电疗、中药熏蒸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减轻炎症反应;
药物治疗:对疼痛明显者,短期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(如布洛芬)缓解症状,同时配合外用消炎镇痛药膏、中药贴剂,减少口服药副作用;
康复训练: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(如小燕飞、五点支撑法),增强腰背肌力量,提高腰部稳定性,从根本上降低复发风险;
长期健康指导:医生会根据患者职业、生活习惯,提供个性化防护建议,如调整办公坐姿、选择合适的床垫、避免过度劳累,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腰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