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不良姿势:这是最主要的诱因。长期低头看手机、伏案工作、熬夜追剧,会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前屈状态,颈椎间盘压力骤增,久而久之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、椎间盘退变。
颈部劳损与外伤:长期从事需要反复低头、转头的工作(如程序员、教师、驾驶员等),颈部肌肉持续紧张,易引发劳损;颈部受到外力撞击、运动损伤后,若未及时妥善处理,也可能诱发颈椎病。
年龄与退行性变化:随着年龄增长,颈椎间盘水分流失、弹性下降,椎体边缘骨质增生,颈椎的稳定性逐渐降低,这是中老年人颈椎病高发的重要原因。
环境与体质因素:长期处于寒冷、潮湿环境中,颈部肌肉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不畅,会加重颈椎不适;此外,颈椎先天发育异常、骨质疏松等人群,也更容易患上颈椎病。
颈部局部不适:颈部僵硬、酸痛,活动受限,转动头部时可能伴随 “咔咔” 异响,按压颈部肌肉有明显压痛感。
神经压迫症状:若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,会出现上肢麻木、无力,手指灵活性下降,严重时拿东西易掉落;若压迫椎动脉,可能引发头晕、头痛,尤其在转头时症状加重,甚至伴随恶心、视物模糊。
严重并发症:长期忽视治疗,可能导致下肢无力、行走不稳,出现 “踩棉花感”,严重时会影响大小便功能,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。
保持正确姿势:伏案工作或看手机时,保持头部与脊柱呈一条直线,眼睛平视屏幕,避免低头过久。每工作 1 小时,起身活动 5-10 分钟,做颈部后伸、左右旋转动作,放松肌肉。
选择合适的枕具与坐姿:睡觉时选择高度适中(约一拳高)、支撑性好的枕头,避免过高或过低导致颈椎过度弯曲;坐姿时选择可调节靠背的椅子,让腰部和颈部得到支撑,减少劳损。
加强颈部锻炼:日常可进行简单的颈椎保健操,如 “米字操”“靠墙收下颌” 等动作,增强颈部肌肉力量,维持颈椎稳定性。同时坚持适度运动,如游泳、瑜伽等,改善全身血液循环。
注意颈部保暖与避免外伤:寒冷天气注意佩戴围巾,避免颈部受凉;乘车时系好安全带,避免急刹车导致颈部扭伤;运动前充分热身,避免颈部过度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