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需要注意什么 2025-10-24 14:26:04 返回列表

秋冬干燥寒冷天气,这些健康要点需注意

秋冬季节气候干燥、气温骤降,人体易受环境影响出现健康问题。结合临沂地区的气候特点,从保暖、保湿、饮食、疾病预防等方面做好防护,能有效降低秋冬季节的健康风险。

一、做好保暖防护,避免寒邪入侵

秋冬保暖需兼顾 “全面” 与 “重点”,避免局部受凉引发不适。
  1. 重点部位保暖:头部、颈部、腹部、脚部是保暖关键。外出时佩戴帽子、围巾,减少热量从头部散失;腹部受凉易引发腹泻、肠胃不适,需穿好贴身衣物;脚部保暖可通过穿厚袜、棉鞋实现,睡前用 40℃左右温水泡脚 10-15 分钟,促进血液循环。

  2. 注意保暖适度:避免穿着过厚导致出汗,出汗后若遇冷风易感冒。室内外温差较大时,进出需及时增减衣物,尤其老人、儿童及体质较弱人群,避免温差刺激引发血管收缩、血压波动。

二、加强保湿护理,缓解干燥不适

秋冬空气湿度低,皮肤、呼吸道易受干燥影响,需从内外两方面做好保湿。
  1. 皮肤保湿:减少洗澡频率,水温控制在 37-40℃,避免使用碱性强的沐浴产品,洗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露锁住水分。手部、面部等暴露部位可多次涂抹保湿霜,防止干裂。

  2. 呼吸道保湿:室内可使用加湿器,将空气湿度保持在 40%-60%,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,诱发咳嗽、咽炎。同时多喝水,每日饮水量保持在 1500-2000 毫升,以温水为主,分次饮用,补充身体水分。

三、调整饮食结构,增强身体抵抗力

秋冬饮食需遵循 “温补润燥” 原则,通过合理膳食提升身体机能。
  1. 多吃温补食材:适当摄入羊肉、牛肉、鸡肉等温补肉类,搭配萝卜、白菜、山药等蔬菜,既能补充营养,又能避免上火。

  2. 补充润燥食物:梨、百合、银耳、蜂蜜等食物具有润燥功效,可通过煮梨水、炖银耳汤等方式食用,缓解口干舌燥、皮肤干燥等问题。

  3. 减少刺激性饮食:少吃辛辣、油炸食物,避免加重呼吸道和肠胃负担,降低口腔溃疡、便秘等问题的发生概率。

四、警惕秋冬高发疾病,做好预防措施

秋冬是呼吸道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,需针对性做好预防。
  1. 预防呼吸道疾病:流感、肺炎等疾病易在秋冬传播,外出时佩戴口罩,避免去人群密集、通风差的场所。老人、儿童等重点人群可接种流感疫苗,增强免疫力。

  2. 关注心脑血管健康: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按时服药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。外出时避免突然剧烈运动,晨练可适当推迟,待气温回升后再进行。

五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,维持身体状态

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度运动,能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秋冬气候。
  1. 保证充足睡眠:秋冬宜 “早睡晚起”,每晚保证 7-8 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
  2. 适度户外活动:选择晴朗、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慢跑等,每次 30 分钟左右,增强体质,但要避免运动后受凉。

秋冬季节的健康防护需从细节入手,兼顾保暖、保湿、饮食和疾病预防。若出现持续咳嗽、发热、胸闷、血压异常等症状,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避免延误病情。